【老屋】淡水廳衙署
清代的「衙門口街」是今天中山路自城隍廟口到西安街口一帶,淡水廳署位置約在今西安街四十六號向東南方至土地銀行,也即是今西門市場和中央商場一帶,這棟建築位於西門市場內,據傳為淡水廳衙署遺跡。
新竹建城至今185年,過去隸屬於「淡水廳」,是北台灣最早建城的城市。淡水廳衙署位於竹塹城中央,淡水設廳之初,原借彰化縣治辦公;乾隆21 年(西元1756年),同知王錫縉修建廳署後,才移治竹塹。廳署配合塹城龍脈,坐東朝西,規制完整。光緒4 年,曾權充臺北府署;光緒5 年,淡水、新竹分治,改為新竹縣署。日治以後,衙署廢弛;明治29 年,部分房舍改作「新竹監獄」刑房;明治33 年新竹監獄改為「新竹少年刑務所」;大正13 年(西元1924年),少年刑務所他遷;昭和15 年(西元1940年),日治政府創建「新竹師範學校」,以衙署建築為校舍;二次大戰期間,校舍於昭和20年被炸毀;戰後,衙署原址改為消費市場用地。(註一)
註一:出處源自《續修新竹市志》,作者:張永堂,出版社:新竹市政府